2010南非世界杯_世界杯名单 - clywdl.com

【涨知识】 “吐火”与“吹火”的历史渊源,你了解多少?

2025-07-19 01:25:30

后来,在民国初期,秦腔名家赵杰民(艺名 “咬咬旦”),到陕西易俗社任教,赵杰民的高足弟子曾鉴堂(艺名“一枝花”),在剧目《游西湖·杀裴生》中扮演“李慧娘”一角时, 所表演的“吹火”技艺,颇受观众赞评。

后来,曾鉴堂又将他拿手的“吹火”技艺,传授给民国初年创立“榛苓社”的高才生何振中。

何振中在继承和创新“吹火”的特技表演艺术中,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推动作用。

他的“吹火”特点不仅泼辣、奔放,式样翻新,而且还能在表演实践中突破行规的局限,创造了“翻身大蹦子”口吹与扇拂一起走等表演姿势,充分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。

02

第二种典故

在陕西渭南, 同州梆子名家王德元 (艺名“猛开花”),在演出时,承袭了祖辈传授的先用细砂子当作松香,分段吹练出来的“吹火”技艺,功底扎实,技惊四座。

后来,王德元将自己表演的“吹火”技艺,传授给了渭南地区秦腔剧团主演张燕,在王德元的指导下,张燕苦练出来的“吹火”特技,喷口有功力,吹出的火是一股子,不是一片子,还伴有嘭嘭声音,令观众拍手叫好!

张燕在自己三十多年来的艺术表演实践过程中,潜心摸索,又在《游西湖·审鬼》一剧里,创造了“火舌(苗)燃点蜡烛”等“吹火”表演艺术的新技艺,被秦坛各家关注,观众更是大加赞赏。

这两种典故各有千秋,其实在戏曲中,“吐火”与“吹火”的绝技多用于妖怪、鬼魂的表演,为了把鬼魂表现得恐怖而又法力无边,演员们常用吹火的技巧来塑造舞台上特殊的人物形象。

时至今日,秦腔已经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剧种之一,在西北地区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。

吐火”与“吹火”早已成为秦腔表演的传统绝技,这是秦腔艺术史上的瑰宝,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和发扬!

END

【来源: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】

【编辑:李囿桦】

【审核:贠佳钰】

为更好的传播戏曲文化

《梨园秦声》官方抖音号已经开通

戏迷朋友们快来关注吧!

你知道“端午节”戏曲舞台都该演什么戏吗?

端午有戏 | 西安易俗社大型秦腔传统剧《白蛇传》

【涨知识】一定要知道的方法,不然戏唱不好

周昌岐:能文能武,生动传神(附精彩音视频)

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将于2022年6月13日在西安开幕

戏迷朋友们,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,请点文章开始蓝字“梨园秦声”,给「梨园秦声」设置星标,文章末尾点亮右下角的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揭秘:928背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? 想把自己变成僵尸?满足这几个条件你就能成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