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岙”怎么读?“岙”字是什么意思?
一、“岙”字的读音
“岙”字的标准普通话读音为【ào】(四声)。
“岙”字通常出现在地名或一些方言用语中。
浙江、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或者岛屿为“岙”,如悬岙、薛岙、章岙。
二、“岙”字由来
“岙”未见于古文献,疑是近代生造的简化字,仿照“袄(襖)”造出。根据1958年商务印书馆编的《四角号码汉字简化及异体字检字表》,“嶴”在文字改革委员会1956年编印的《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(初稿)》中作为“岙”的“异体字”被精简掉,但是这个异体字表后来没有公布实行,“岙”字也没有经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定为简化字。1965年的《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》,1971年版《新华字典》已有收入“岙”当成正写看待。
三、“岙”字的释义
“岙”字的繁体字为“嶴”,意为山中深奥处,原指三面环山的小型半盆地地形。处于此类地形中的村落多以“岙”为名,演变成一种聚落类型,主要见于浙江和福建两地的山地和岛屿。“大岙”是指此类地形中的较大的居民点,该名称普遍出现在浙闽两地。如洞头县县城即名北岙。
地理含义:在现代汉语中,“岙”字通常指的是山间的小洼地或隐秘的山谷。这种地理特征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,尤其是在多山的地区。岙的地理环境通常是一个相对封闭、远离喧嚣的地方。
方言含义:在一些地方方言中,“岙”字也可能用于指代某种地理区域或自然景观,比如水流汇聚的低洼地带或河谷。
引申意义:有时,“岙”字也可以指某个封闭、安静、与外界隔绝的地方,往往带有一种隐秘或静谧的意味。
四、“岙”字在古文中的用例
故又名曰其地为“手巾岙”。——《菽园杂记·第十一卷》
而广东之香山岙盈万人,盘踞其间,成一大都会。——《海国图志》
其外洋灏瀚,则无船可掠,无岙可依,从不敢往,惟遇剿急时始间为逋逃之地。——《清史稿》
五、温州地名中为何有那么多“岙”字?
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,山川纵横,山脉众多,地形多样。因此,许多地方的地名中都包含了“岙”字。温州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中,许多山谷或山区的低洼地带、隐秘的山坳或隐居的地方, 三面或两面被山围着, 前方一面向平原或向近海敞开的一种地形。上古的瓯人居住在这些岙里,古代瓯人即称这样的地形为“岙”,自称或被称为“岙人”。